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

She Thinks She’s In Spain


The Beach at Saint Adresse, by Monet

       最近對印象派很感興趣。BBCminiseries The Imressionists》實在拍得太好,從第一個鏡頭開始,就讓人陶醉在美麗的光影與色彩當中。相信導演的認真及教人嘆服的美感,也自然被牽引著迷上了印象派的畫作。印象派本來就非常容易魅惑人。前陣子聽說有人覺得馬友友的大提琴「很商業」,我回答:「如果任何人都能被感動、都聽得懂的音樂表現叫作『商業』,那就商業吧。我也認了,但我還是喜歡。」
      就像馬友友演奏的巴哈無伴奏,印象派的畫作能在第一眼就打動人。


      昨天從中山女高走到松江路,又走到敦南誠品。過建國高架的時候看到假日花市,就買了兩盆花。
      家裡偶爾插花,有時我會剪下兩、三朵插在威士忌酒杯裡,放在書桌上。抬起頭凝視綻放的花,吸收那細緻完美、毫無陰霾的生命力。可以看上好久,然後覺得心鬆開了些。
      單純明瞭的因果關係:房裡有花,就不會蜷坐在牆角。
      所以在花市裡尋找最簡單、最快樂的花。二十元一盆的大小正好放在桌上,一株潔白的瑪格麗特,一朵小花是一張面向天空燦笑的臉;還有一株桔梗,完美的花型與刺激視覺的紫優雅地佇立。
      數著花苞,想像接下來晴朗的日子。

      沿著仁愛路走到誠品,正好是陣雨之間濕熱的時候。一走進B1,便乍然看見O.P.I的專櫃──雙腿發軟,至於我灑錢的經過就不再贅述。
      在誠品翻看一本英文磚頭書The Impressionism(如果我沒記錯)。總覺得誠品最大的特點,就是這些可以自由翻閱的精裝原文書籍,買起來一本要一兩千塊,而且重得扛不回家,關於藝術、飲食、建築……看這些書像在window shopping。。
      發現那些深深吸引我的畫,大多都是Monet的作品。他的筆下,景色比真實世界更加真實,卻又更為生動,彷彿每一抹色彩都在跳躍。和筆觸相近的Sisley相比,Monet的畫有一種毫無猶豫的開朗與對世界的熱愛,反映在色調上,以細微的差別、調配出有生命的顏色,簡單坦白地鼓舞人心。
      就像一朵完美的花,而一朵花也就是一抹色彩。


      #
      晚上把朋友找出來吃飯,後來才發現她其實是一起床就接到我「十分鐘後見」的電話(抱歉啦!)。每次興沖沖地約人、往人群裡湊,就會想起以前丟青文獎的小說;那篇對讀者來說轉得有些生硬,其實寫得不好。
      回到石牌附近找朋友唸書。是整天奔波以後,一個安靜愉快的夜晚。
      ”I’m happy, I feel joy!”, said Blair.  或許不完全相符,尤其沒有那麼誇張,但或許就是這種感覺吧,joy。還是不適合跟一大群人在一起。
      漸漸發現自己其實很好客。有朋友來家裡的時候,常坐不住、不斷手癢地想弄點什麼給他們吃喝。也許不是個性使然,而是耳儒目染;小時候家裡鄰居朋友來來去去、簡直穿流不息。
      是我的童年啊,很懷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